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等教育

DOC大学医学统计学论文

更新日期:2020-04-17 10:15:39 | 文件大小:7 KB | Tags标签: 暂无  | 点击数:4

文档简介:内容摘要:医学硕士关键词:医学硕士;学位论文;数理统计;调查医学硕士关键词:医学硕士;学位论文;数理统计;调查摘要:目的分析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数理统计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0/2001年100位河南医科大学应届医学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对其中数理统计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论文中采用单因素设计者占94.0%,多因素设计占6.0%,应用正确率为96.6%;论文中使用经典基本数理统计方法为97.9%,统计学方法的正确应用率为75.7%;应用参数统计时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未进行适用条件判断,而应用非参数统

请输入验证码继续操作

  1. 收藏

  2. 分享

  3. 声明

  4. 更多

大学医学统计学论文

大学医学统计学论文

内容摘要: 医学硕士关键词:医学硕士;学位论文;数理统计;调查 医学硕士关键词:医学硕士;学位论文;数理统计;调查摘要:目的分析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数理统计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0/2001年100位河南医科大学应届医学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对其中数理统计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论文中采用单因素设计者占94.0%,多因素设计占6.0%,应用正确率为96.6%;论文中使用经典基本数理统计方法为97.9%,统计学方法的正确应用率为75.7%;应用参数统计时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未进行适用条件判断,而应用非参数统计时出现的主要问题则是推断结论有误.结论应加强硕士学位论文的数理统计设计和审查工作.  Keywords:medicalmastergraduates;thesis;statistics;in-vestigation  Abstract:AIMAnalysiscaseo

  浅论大学生《医学统计学》教学的开展

  摘 要:作为众多医学院校中一门基础课程,《医学统计学》一直是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统计学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医学统计学》教学的开展,本文作了浅论。更多统计学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统计学论文

  医学统计学是以数理统计和概率论为基础,以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药卫生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一门应用型科学。该门课程概念抽象、内容逻辑性强,被许多学生认为是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对于医学统计学教师来说,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现将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将我院2014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4个班级随机分成实验组2个班级和对照组2个班级,实验组85人,对照组102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性别、生源、录取分数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授课教师、教材选取、教学内容、课时均相同。

  (二)研究方法

  1.教学方法及内容选取:对照组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即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后练习教材上的习题;实验组采用分组讨论-课堂点评-效果巩固及检查新的教学方法,但有些内容是离不开教师的课堂讲授的,如基本概念等,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及学生的能力,我们选取了四个章节实施新的教学方法,这四个章节包括定量数据的统计描述、医学参考值范围估算、统计表和统计图以及x2检验。

  2.分组:对照组102名学生不分组,实验组85名学生按分成10组,每组有8~9名学生,每组由教师选出2名负责人。

  3.实施过程:在对照组学生每次上完课后告知下次上课的内容,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实验组学生在提前1周左右告诉每组的2名负责人课堂讨论的内容,由负责人和组员分工准备,通过教材研读和文献查阅等制作PPT或挂图,上课时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讲解,其他成员参与讨论,教师做适当的引导,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4.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采用卷面考核和满意度调研来评价教学效果。由于教学方法不同,所以两组学生考核的题型不同,对照组学生考核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计算题,实验组学生考核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原始资料的统计学处理(计算题),实验组学生题型的灵活性优于对照组学生;满意度调研的问卷自行设计,两组学生所用的问卷相同,问卷包括四部分内容,即教学方法、教学适应性、教学效果、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课程结束后由授课教师统一发放填写,当场回收。

  (三)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0双人双份录入数据并核对检查,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分析,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教学效果评价

  1.总成绩评价:两组学生采用不同试卷进行考核,满分均为100分。对照组学生最低得分28分,最高得分93分,平均得分66.35±15.13;实验组学生最低得分36分,最高得分94分,平均得分71.07±12.69。两组学生总成绩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正确率评价:两组学生相同题型的正确率得分见表2,计算题和单项选择题实验组学生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判断题得分的正确率正好相反。

  (二)满意度评价

  实验组共发放问卷85份,回收85份,有效率100%;对照组共发放问卷102份,回收98份,有效率96.08%。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综合素质提高三方面实验组学生优于对照组学生,有统计学差异(P<0.05),教学适应性劣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两组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

  三、讨论

  其一,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实验组学生卷面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学生,有统计学差异(p<0.05),计算题和单项选择题的正确率实验组学生高于对照组学生,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判断题正确率正好相反。通过同行教师对试卷的分析及学生访谈,发现实验组学生判断题正确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基本概念不重视,判断题10题中有6题涉及基本概念。

  其二,满意度调研方面发现除了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两组学生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方面均是新的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

  其三,通过访谈发现,学生以往学习中接触到的都是传统教学方法,这次突然面临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课后需花大量的时间查阅文献及制作ppt,这导致他们研读教材的时间相对不够,对教材上的基本概念一知半解,最终在卷面考核中判断题的正确率非常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找到两者的平衡点,既要重视基本概念的理解,又要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

  其四,学生分组讨论-课堂点评-效果巩固及检查并不适合理论性强的章节,所选的教学内容应该在前期的教学中作了必要的铺垫,学生已具备自主分析问题时所必须的理论基础,在前期已经系统讲解了概率分布原理等。

  其五,学生分组讨论-课堂点评-效果巩固及检查教学法的核心是自我学习,教师不再处于中心位置,而是对学生的学习起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在关键点内教师进行提示和引导,及时做好点评、课堂总结。

  作者:陈枫

  统计学论文范文文献资源参考:empaper/tjxlw/

特别说明:本网站内容都来源于互联网,供浏览者学习、欣赏,使用原则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者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此外,使用者如对本网站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力人的许可。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医学统计学统计分析方法》精选《医学统计学统计分析方法》10篇《医学统计学统计分析方法》大全《医学统计学统计分析方法》范文就在极速文库网医学统计学统计分析方法一.T检验二.F检验(方差分析)三.X2检验(卡方检验)四.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五.回归分析六.生存分析一T检验1.单样本t检验(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t检验)2.配对样本t检验(配对资料)3.两样本t检验(成组t检验)完全随机设计4.近似t检验(两小样本均数两总体方差不等)5.数据转换(对数转换:几何均数t检验,平方根转换,平方根反正弦,倒数变换)二F检验(方差分析)1.两样本方差比较的F检验:Levene检验2.多个样本方差比较(也适用于两样本)Bartlett检验(正态资料)Levene检验(可不具正态)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正态+方差齐:单因素方差分析(onefactorANOVA)和单向分类的方差分析(onewayA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