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表达能力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培养策略
全文阅读精品课堂 17 2018年22期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本文相关信息 论幼儿表达能力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培养策略 姜 琴 (江苏省海门市教育局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江苏海门 226100) 摘 要:幼儿表达能力的训练与提升是幼儿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合理地在教育过程中落实相应活动、优化活动价值是一门艺术,更是教师的专业智慧所在。 关键词:幼儿;表达能力;策略;价值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192(2018)22-0017-02 引 言 幼儿教师在进行幼儿的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幼儿表达能力的科学锻炼 [1]。教师可以结合主题讲述、看图说话、拼图讲解、绘画展示等语言训练活动,来帮助幼儿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锻炼心理素质,提升自信心,实现从容不迫的大胆表述。 一、在主题讲述中训练幼儿的表达能力 为了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主题讲述活动,主题的选择具有随意性,可以由幼儿教师即兴给出,通过对某一方面的具体表述,来有效锻炼幼儿的语言功能。从最初的表达条理性的基础要求,到后期的表达生动性的要求,达到语言表达水平快速的提升。 例如,幼儿教师进行有关“春天来了”的课堂语言表达训练,引导幼儿去描述心中春天的样子,从最初的每人一句,到后期的总结性发言,帮助幼儿从简到繁,进行循序渐进的表达训练,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提高。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展开主题为“我的妈妈”的语言描述,让幼儿针对自己妈妈的外貌、性格、爱好等方面,进行具体详细的讲解,看看谁能将妈妈描述得更具体、更生动。描述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多说,要针对表达全面和生动的个例,及时地表扬,以此来促进他们更大的进步。幼儿的表达能力其实有时超乎我们的想象,如在进行“我的妈妈”的描述时,有的幼儿这样说:“我的妈妈是一个漂亮温柔的女人,她有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高高的鼻梁,说话的时候总是面带微笑,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妈妈。”这样的描述不仅完整,而且不失生动,就像一篇优秀的作文,对于这样的描述,幼儿教师要进行表扬,让幼儿们去感知他语言的流畅和生动,引导幼儿们向他学习,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主题讲述是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很好的办法,主题的设置具有随意性,幼儿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主题的设置,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进行课堂有效的锻炼,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看图说话中训练幼儿表达能力 幼儿的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看图说话来完成,因为幼儿对图画的敏感度较强,因此幼儿教师可以从图画着手,进行课堂中看图说话的锻炼,帮助幼儿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幼儿的语言训练课堂中,幼儿教师将连环画带到课堂中,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进行课件的播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达内心的想法。如教师将《小红帽》的故事制作成课件,引导学生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幼儿在看图的过程中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表述的故事可能不尽相同,这个时候,教师不要进行否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故事的讲述没有对错之分,只要语言是流畅的,思路是清晰的,就可以进行下去,因为看图说话的目的不是还原故事的真相,而是通过看图去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此教师要把重点放在锻炼说话上,而不要局限在故事本身的情节发展上。幼儿在进行故事讲述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讲述时语言运用的对与错,当出现错误的语法或者词语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纠正,帮助幼儿改正错误概念,而对于语言运用巧妙生动的地方,教师也要提出肯定和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