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教育

XLS中考中的诗词

更新日期:2020-04-16 14:44:13 | 文件大小:29 KB | Tags标签: 中考  | 点击数:3

文档简介: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词默写(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1分)(2)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3)上下天光,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4)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①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有朋自远

请输入验证码继续操作

  1. 收藏

  2. 分享

  3. 声明

  4. 更多

中考中的诗词

中考中的诗词

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词默写(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1分)(2)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3)上下天光,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4)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①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  ③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1)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

中考中的诗词

4.古诗文默写(8分)(2011)

⑴《<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⑵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意相反的语句是:,。

⑶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写鸟儿快乐忙碌的生活来展现早春景色的句子是:,。

⑷成都杜甫草堂有副对联:“诗歌百姓,常泪湿单衣,杜老永难老;已住草堂,愿民栖广厦,甫心乃赤心。”其下联中所蕴含的杜甫诗句是:,。

⑸读诗既可陶冶情操,启人智慧,又可感悟哲理,引人深思。请你默写出四句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4分)

①,。()

②,。()

③,。()

④,。()

2010

4、古诗中含有很多的品质:信念、责任、崇高、坚毅、无私、博爱、和睦、克己、宽容,请从上面的品质精神中任选5个方面各写一句古诗,要求注明作者或出处(2010)

示例崇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2009

4.文学常识与古诗文默写。(8分)

读下面一副对联,从下联中任选四个短语,写出短语所涉及的人物姓名,并默写了同一句他作品中的诗文句子。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我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吾山庄。

示例:相如赋——司马相如——“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2008年

4.古诗文默写。(6分)

陆游一生作诗近万首,而他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却只了了十字:“汝果欲作诗,工夫在诗外。”后学者普遍认为,这诗外“工夫”主要体现为伟大的爱国思想、宽博的恤民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明晰的责任意识和坚强的民族气节等。也正是有了这种种诗外的“工夫”,才有了无数启人智慧、教人向善、催人奋进的妙文佳句。上面画横线的短语分别代表了诗外“工夫”的6个不同角度,请你任选其中5个角度,各默写出一个与其内容相符或相关的古诗文名句。

①爱国思想:

②恤民情怀:

③道德情操:

④理想信念:

⑤责任意识:

⑥民族气节:

20007

5.温家宝总理在2006全国文代会上回答《泰晤士报》记者的问题时多次以诗言志下面是他的六次用诗言志,请你任意选出5段诗章,写出与其内容或者思想感情一致的古诗文(课内外都可,每一古诗不能写多句)(6分)

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23岁一副对联)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的《竹》)

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朝张载的座右铭)

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⑥“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

2006

5. 默写。(6分)

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②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的呼喊,表现出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③《龟虽寿》中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④我国的传统节日可谓丰富多彩,自古文人墨客也多有借传统节日绘景、抒情或励志的名篇佳作,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仿照示例,写出你所积累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文名句。(任选三个节日)

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A. ,。()

B. ,。()

C. ,。()

2005

5、古诗文默写。(6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②,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③朱熹的《观书有感》中体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诗文中有许多体现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名句,请你默写出四句,并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

A、,。

B、,。

C、,。

D、,。

2008年

4.古诗文默写。(6分)

陆游一生作诗近万首,而他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却只了了十字:“汝果欲作诗,工夫在诗外。”后学者普遍认为,这诗外“工夫”主要体现为伟大的爱国思想、宽博的恤民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明晰的责任意识和坚强的民族气节等。也正是有了这种种诗外的“工夫”,才有了无数启人智慧、教人向善、催人奋进的妙文佳句。上面画横线的短语分别代表了诗外“工夫”的6个不同角度,请你任选其中5个角度,各默写出一个与其内容相符或相关的古诗文名句。

①爱国思想:

②恤民情怀:

③道德情操:

④理想信念:

⑤责任意识:

⑥民族气节:

20007

5.温家宝总理在2006全国文代会上回答《泰晤士报》记者的问题时多次以诗言志下面是他的六次用诗言志,请你任意选出5段诗章,写出与其内容或者思想感情一致的古诗文(课内外都可,每一古诗不能写多句)(6分)

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23岁一副对联)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的《竹》)

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朝张载的座右铭)

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⑥“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

2006

5. 默写。(6分)

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②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的呼喊,表现出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③《龟虽寿》中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④我国的传统节日可谓丰富多彩,自古文人墨客也多有借传统节日绘景、抒情或励志的名篇佳作,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仿照示例,写出你所积累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文名句。(任选三个节日)

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A. ,。()

B. ,。()

C. ,。()

2005

5、古诗文默写。(6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②,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③朱熹的《观书有感》中体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诗文中有许多体现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名句,请你默写出四句,并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

A、,。

B、,。

C、,。

D、,。

2006

5. 默写。(6分)

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②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的呼喊,表现出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③《龟虽寿》中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④我国的传统节日可谓丰富多彩,自古文人墨客也多有借传统节日绘景、抒情或励志的名篇佳作,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仿照示例,写出你所积累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文名句。(任选三个节日)

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A. ,。()

B. ,。()

C. ,。()

2005

5、古诗文默写。(6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②,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③朱熹的《观书有感》中体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诗文中有许多体现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名句,请你默写出四句,并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

A、,。

B、,。

C、,。

D、,。

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一、作者简介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以慷慨悲壮见称。二、了解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三、内容简介:汉代乐府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关系。诗的正文可以分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总领全篇,是诗的线索。第二层(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实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