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百姓饮食变迁记作1000字
皮皮娃寻访苏州历史作文皮皮娃寻访苏州历史今天我和兰兰、婷婷约好了要去景色优美的太湖玩。我9:30到学校门口等她们,等了大约8分钟,她们也到了。我们打的,大约一个半小时。在车是我给兰兰、婷婷讲了太湖的传说,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现在的太湖一带是一座显州城,风光秀丽,街市繁荣,城中大事由卢员外掌管。他斗大的字不识一筐,却有一个喜龙爱凤的癖好,遍召城中工匠造龙庙、建凤寺,在城里各处雕龙画凤,连家里床前的踏脚板上也雕了个“九龙盘空”。卢员外家丫环芦花,见卢员外如此糟蹋龙芦花很是不忍,常常噙着泪水清洗龙凤身上的邋遢。玉帝得知后大怒,下旨要沉没这座显州城,但龙凤知道芦花怜龙惜凤,不忍看到姑娘同时遭到灭顶之灾。凤凰就变成一个讨饭婆来到芦花居住的小屋,对芦花说:“姑娘,明天一早,若见大水涌来,就往西南方向逃跑。水若淹到你的脚跟,马上反手往身背后插上一支芦筷。不过千万不要回头张望!”言毕,从袖中抽出一大把寻访百姓饮食变迁记作文
前不久,我们几个小干部发现了学校的一些老照片,其中有一张照片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学校的老食堂一一一个用泥灰搭起的大锅灶,上边有两口锅,看上去条件相当简陋,难道这就是过去的食堂?听辅导员老师讲,过去老师们就是围着锅灶吃饭的,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于是,我们几个决定寻访老百姓的饮食变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无论什么年代,人们的生活都少不了饭桌。经过寻访,我们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最让老百姓感觉真切的就是菜篮子、米袋子的变化。据82岁高龄的赵爷爷讲述,他小的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时候老百姓天天盼的是过上安稳日子,吃不饱是常有的事,像今天这样的饮食,那是过去做梦都想不到的。60年代出生的张伯伯兴致勃勃地谈起了过年。从他记事起,家里过年饭桌上能看到的是地瓜面窝窝头、玉米面饼子,还有自家腌的萝卜。到了80年代中期,过年的饭桌上有了酒、菜,一般不会超过几十元,菜都在自己家里烧。到了90年代初期,菜多起来,分了几个热菜、几个冷盘,像个过年的样了。90年代中期,许多家庭年夜饭就在酒店里设宴,价格一般在四五百元。如今更是不一样了,一桌酒席价格是过去几十倍。一桌超过千元的年夜饭已经司空见惯,菜品丰富得令人眼花缭乱,现代人生活滋润呐!年过半百的李大妈讲述起过去买粮买菜的事。她说:“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过去买米买菜要排队,还要用粮票到城里的供销社才能买到,供应时间也受限制。要是碰上过年过节的,社里还要到处排着长队才能买到东西,实在不方便。现在,看看这么多大大小小的超市,真是方便!” ...... 没想到老百姓的饮食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看看今天的生活,我们真应该感谢党的政策,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点评:可以将本文看做一篇简易的调查报告。开头交代调查活动开展的原因;中间部分既是调查经过,又以不同调查对象的视角,从多个侧面反映饮食的变迁,共同说明问题,紧扣主题;最后自然抒发感想,同时也深化了主题。
初冬校园寻访记作文夏季,我们的校园绿树成荫,到处充满生机,随处可见小动物的踪影,那么冬日的校园有没有小动物呢?科学课时,老师让我们去校园寻访小动物,我们兴高采烈的来到花园里,蹲下来用手拔开枯树叶,寻找小动物的踪影,却没有找到一种小动物,我们并不灰心,又来到立志路两旁的草丛里,用手扒开枯黄的草丛,仔细寻找着小动物。“我发现了,我发现了”,我大声地喊着。一个小小的蜗牛呈现在我眼前,当我仔细观察后发现蜗牛壳里面并没有蜗牛,却住着一位西瓜虫先生,我小心翼翼的把西瓜虫捏出来,放在一张白纸上仔细观察,我发现西瓜虫是棕黑色的,大约有三毫米长,长圆形的身体,爬起来轻轻的,背上有一条条的纹线,像穿着钢筋铁甲,样子很威武,不仔细看,它头上那对细细的触角还真看不出来,一条条细细的小腿真讨人喜爱。当我用手轻轻碰碰它时,它竟然卷成了一个小圆球,很像一棵黑色的种子,更像一个圆圆的西瓜,怪不得人们叫它西瓜虫呢!冬天的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