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幼儿教育

PDF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改善措施分析

更新日期:2020-04-18 14:17:41 | 文件大小:28 KB | Tags标签: 暂无  | 点击数:3

文档简介:【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联系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说明幼儿园有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衔接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以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学后的“转折期”和“困难期”。在实践研究中发现,幼儿园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或教育评价上,均存在向小学教育过度倾斜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给予改进,避免进行超前教育或喧宾夺主式的教育,否则,将会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在列举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倾向的种种表现基础上,分析其成因,并

请输入验证码继续操作

  1. 收藏

  2. 分享

  3. 声明

  4. 更多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改善措施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改善措施分析

全文阅读41B04/2017 幼教园地/管理 德育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第六幼儿园 高 虹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改善措施分析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幼儿园教育应丰富幼儿的生活,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作为幼教工作者有责任为幼儿提供健康、快乐、安全的教育环境,并充分运用游戏教育形式,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以满足他们和谐健康成长。但在教育实践中,有些幼儿园存在严重的向小学教育倾向的问题,既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又违背了幼儿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这样的幼儿园教育问题急需得到改进,将幼儿园的教育回归到符合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规律的教育轨道上来。 一、幼儿园幼小衔接小学化倾向的表现(一)教育内容忽视幼儿的全面性教育 国家在对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可对幼儿进行教育内容相对广泛,启蒙性的教育,以健康、社会、科学、语言和艺术等方面组织教育内容,对幼儿进行启蒙性的能力、情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培养,要体现出幼儿教育的全面性。面对幼升小出现的一些问题,一些幼儿园存在教育内容的单一化与片面化问题,他们往往注重对幼儿的智力教育,并不惜将小学的学习内容纳入到幼儿园课程中,提前对幼儿进行文化知识教育。更有甚者,他们要求幼儿对拼音学习要做到能拼读与拼写,对计算要求能进行较大数位的运算,对汉字的掌握既要能读,还要能写等等,重视幼儿的文化知识教育,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不能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育方法忽视幼儿自主学习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为主,但在有些幼儿园当中,出现以课堂化教学方式为主的问题。在课堂上,形成教师讲课幼儿被动听、教师示范幼儿被动看、教师读文幼儿被动念的课堂教学常态,将小学化课堂教育模式用到幼儿教育的活动上。不仅如此,有些教师还向幼儿提出了掌握文化知识的硬性要求,并以此向幼儿布置了大量的知识学习作业,使幼儿过早地承担起了学习文化知识的压力,完全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学前阶段幼儿就已出现学习焦虑,重知识轻习惯的问题,损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三)教育评价看重结果幼儿园评价幼儿发展情况的标准是科学与规范的,通俗 地讲,看幼儿在幼儿园所接受的教育当中,他们是否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活动,是否在教师组织下感知到了对事物的启蒙性认知,是否得到了活泼而快乐的成长,是否有健康生活与学习的心理等。可在有些幼儿园当中,由于小学化教育倾向比较严重,他们将教育评价的标准放在了幼儿在幼儿园都学到或学会多少文化知识方面,致使幼儿园的幼儿教育重心发生了偏离,曲解幼儿教育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真正价值所在,压制了幼儿天性中快乐与活泼性格的正常释放,让幼儿过早地变成了“小大人”。 二、幼儿园教育形成小学化教育倾向的缘由 (一)幼儿家长对学习的错误理解 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使更多的家长更加关注“望子成龙” 和“盼女成凤”,看重上名牌中学和读名牌大学,并将其错误理解为只要文化知识功底好就能获得一个美好的未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形成他们过早培养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急迫心情。殊不知,他们仅仅是在盲目中感觉孩子早学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学习有好处,则不知道他们是在严重违背幼儿健康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将幼儿推向了他们难以承受的文化知识学习当中,对幼儿教育与学习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 (二)缺乏幼儿入学的有效衔接机制 我国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使适龄幼儿能够顺利进到小学读书,但在小学教育中出现学习内容与幼儿园教育内容衔接不够紧密,知识与能力培养有断层等问题,并且有个别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