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等教育

XLS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更新日期:2020-04-16 13:35:34 | 文件大小:29 KB | Tags标签: 暂无  | 点击数:1

文档简介: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不管是高等教育的出资人,还是高等教育的购买者,或者高等教育的实际管理者,都迫切要求推进教育成本核算向纵深发展,健全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模式,从而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保持高校可持续发展。但是,从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模式范畴来说,明晰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概念和定义,规范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内容和对象,健全和完善核算高等教育成本的方式方法,提供系统准确的教育成本信息首先需要对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会计假设进行一般界定。  会计基本前提在国外通常被称为会计假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

请输入验证码继续操作

  1. 收藏

  2. 分享

  3. 声明

  4. 更多

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不管是高等教育的出资人,还是高等教育的购买者,或者高等教育的实际管理者,都迫切要求推进教育成本核算向纵深发展,健全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模式,从而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保持高校可持续发展。但是,从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模式范畴来说,明晰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概念和定义,规范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内容和对象,健全和完善核算高等教育成本的方式方法,提供系统准确的教育成本信息首先需要对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会计假设进行一般界定。  会计基本前提在国外通常被称为会计假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明确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会计期间)和记账本位币作为我国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其中会计主体规范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会计分期规范会计核算的时间界限,持续经营和货币计量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手段。在我国,出于核算教育成本的实际需要,教育成本核算在受上述4 内容摘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迫切要求高校加强成本核算、提高办学效益。本文拟从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内涵和意义、成本核算的原则与内容以及成本核算方法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迫切要求高校加强成本核算、提高办学效益。本文拟从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内涵和意义、成本核算的原则与内容以及成本核算方法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高等教育;教育成本;成本核算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对高校的预算管理,由传统的“统收统支”转变为“核定收支,定额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高等教育经费需由国家、受教育者、社会共同分担,由此产生了对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需求。    一、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涵义和意义  (一)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涵义  1.高校教育成本的涵义界定  高校教育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校教育成本,既包括实际支出的成本,也包括机会成本。狭义的高校教育成本,只包括实际支出的成本。就高等学校运营的角度来看,高等学校通过消耗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一系列的招生、教学、就业等活动,就形成了高等教育成本。就会计和财务成本管理来看,狭义的高校教育成本即实际支出的成本,可以更准确地进行计量与核算。所以本文认为,高等教育成本应指狭义的高校教育成本,即高等学校为完成其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职能,在招生、教学、就业等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和支出。  2.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涵义  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就是利用会计和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高等教育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以及由此形成的成本进行核算,计算在培养过程中耗费于一定的人才对象的劳动价值总和。它具体应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归集成本项目,计算实际发生费用和支出;二是根据核算对象,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计算总成本和生均成本。  (二)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意义  首先,高等学校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提高教育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高等学校如何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培养更多合格的专门人才;如何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实现效益最大化,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规范高等学校的运营方式,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其次,高等学校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合理确定学费的收费标准。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范畴,通过成本核算,确定大学生年培养成本总额和人均培养成本,可以此为依据确定收费标准,制定更合理的方法,也有利于保障社会各界的知情权,促使全社会都支持和关心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最后,高等学校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政府科学、合理地制定财政拨款标准。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可以为各级政府更加科学地制定拨款标准、合理地制定拨款数额提供有利的依据。    二、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原则与内容  (一)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原则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多数的研究是基于统计或测算角度,即仍处于理论探讨、研究阶段。而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也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主要是尚未建立相应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因此,应该首先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具体而言,应包括两个层面的工作:在理论层面上,要明确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对象、确定成本计算期、界定成本项目,并据此改革现行财务制度;在操作层面上,要重新设置具体的会计科目、修改账务处理规定、增加会计人员以及投入必要的管理成本等。本课题组认为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  1.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应遵循权责发生制  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是,相比于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每个会计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根据当前高等学校财务运作的实际情况,只有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才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教育成本核算。  2.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要求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由此可见,配比原则强调的是一个会计期间的成本、费用与该期间的收入相匹配。所以,教育成本核算只有运用配比原则,才能正确地计算出一个会计核算期的教育成本。  3.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为了准确反映当期教育成本,在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中应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将资本性支出列于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反映,以真实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将收益性支出列于损益表中,以正确地计算当期的收益。例如,将固定资产购置费确定为资本性支出,按合理的方法计提折旧,以便均衡地计入各年的教育成本,从而准确地反映高校教育成本。  (二)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内容  1.确定教育成本核算的范围  前文述及,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直接或间接与此有关的各种费用和支出,应该纳入成本核算范围。具体包括:  (1)教师、教学辅助、行政以及工勤人员的工资及福利性支出。  (2)教学研究和教师进修的费用支出。  (3)学生活动、实验实习、试卷文印费等支出。  (4)为维持日常运营所需的水、电、暖等各种费用。  (5)下列项目也应该列入成本核算范围:1)科研配套经费以及相应的奖励资金。科研一般都有专项课题经费,但学校都要投入少量的配套经费和奖励资金。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创新之路,教学和科研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高校及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科研的受益者。所以,上述配套经费和奖励资金应计入教育成本。2)学科建设费、招生就业指导费,关系到高校和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应计入教育成本。3)不宜实行社会化的后勤服务部门的支出,如校园绿化等,应计入教育成本。  (6)不属于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消耗的费用,不应纳入教育成本核算范围。例如:1)国家资助的奖助学金,属于转移支付,不应该计入教育成本。2)高校的后勤支出中,实行社会化的后勤部门,如饮食、物业管理等,其成本可通过收费补偿,目前已经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所以不应计入高校教育成本。3)随着洪堡建立柏林大学以及威斯康星思想的形成,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等重要职能,已经为社会所广泛认可,而因此产生的成本,可以另列为相应的科研成本和社会服务成本,不必计入教育成本进行核算。  此外,固定资产的购置费和基建支出以及相关的贷款利息等,不应计入当期成本,而要根据其使用年限,采用适当的方法逐年折旧分期计入成本。  2.确定成本核算期间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期间,是指按成本核算对象确定核算、报告教育成本的周期。成本核算的数据源于会计核算,必须以会计资料为基础。在现行的会计法律制度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8条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同时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也规定:“高等学校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另外高校的经费中有一部分是由财政拨款,财政拨款采用的是公历年度,即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所以,为了便于准确核算成本,正确评价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益,本文建议,应该使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年度一致,即以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确定为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期间。  3.会计报表  目前,高校编制的报表已不能满足新形式的需要,例如单纯地进行数据采集而无项目成本效益分析和绩效评价。因此,在确定了高校教育成本项目及核算原则、方法的基础上,应当编制教育成本报表和损益表等,以求全面反映学校的教育成本和办学效益。 内容摘要:  中国从1989年开始实行大学收费制度,但高校学费标准问题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焦点。建立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机制是完善我国学费制度的关键,是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中国从1989年开始实行大学收费制度,但高校学费标准问题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焦点。建立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机制是完善我国学费制度的关键,是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高等教育;成本核算    1989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免费到收费的转折,这是教育公平的客观要求,符合成本分担理论和准公共产品理论。但高校学费标准问题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是作为制定收费标准基础的教育培养成本核算不规范,导致学费标准的制定缺乏科学的依据。因此,完善高等教育财务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促进高校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经费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