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幼儿教育

TXT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更新日期:2020-04-18 14:17:26 | 文件大小:77 KB | Tags标签: 暂无  | 点击数:2

文档简介:【摘要】陈鹤琴先生是一位经历了私塾教育洗礼、对我国传统教育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位教育家,他所倡导的'活教育'思想对于我国现当代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其影响是宏大而深远的.因此,本文对于其'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价值意义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也说明了其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借鉴作用,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请输入验证码继续操作

  1. 收藏

  2. 分享

  3. 声明

  4. 更多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全文阅读180 2017年第5期总第174期 No.5. 2017 Sum 174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一、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活教育”是陈鹤琴先生提出的一种幼儿教育理论学说,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作为一种新兴的力量而不断萌芽,陈鹤琴先生希望由“活教育”口号的提出,能够唤起人们对于新教育的关注,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育运动,在运动中不断创造理论、实践理论、完成理论,进而体现“活教育”的思想。“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先生一生中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凝聚了其一生的心血,这也是他通过长期大量的实践经验反复总结、不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探索的结果。 1.“活教育”的目的论 “活教育”的目的论: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1]他将“做现代中国人”定义为: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能够合作;第五,要服务。到了在1948年,陈鹤琴将这其中的五项内容做了更进一步的补充和调整,使其更具有代表性,也更加完善:第一个条件是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个条件是要有创造的能力;第三个条件是要有服务的精神;第四个条件是要有合作的态度;第五个条件是要有世界的眼光。[2] 2.“活教育”的课程论 “活教育”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人对于教育向来有一种错误的见解,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下,我们就是要改变、去纠正这种错误的观点,把所谓的不正确的观点引领到正确的教育轨道上来。他认为,人的生活不能离开自然界,也不能离开社会群,向自然界取得生活的物质,在社会群里保持生活的关系,现象、特质、形态、规律都是教学的资料。再者,书本的知识,固然也是若干经验的代表,但是活生新鲜的教材还应直接采之余大自然、大社会。陈鹤琴先生认为,在以前我们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活教材而我们却不知道采用,只知道拿起书本进行死读书。所以陈鹤琴在这里主张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把过去的一些错误观念摒弃,去向活的、直接的知识海洋徜徉。 3.“活教育”的方法论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这就是陈鹤琴所说的方法论。他认为“做”是知行合一、行中有知的表现,惟有“做”才能有经验,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可以用“做”来缩短,知识和技能可以用“做”来联结。“教”是供给情况,“学”是获得主动,都是在实际的行动中,同时,教的进步也是学的进步,那便是“做中求进步”。再者,陈鹤琴认为,“活教育”教学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实验、参考、发表、检讨,在幼儿园的每个小朋友都应当有个自己的工作簿,这样可以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工作薄上编写教材。这样以来,四个步骤就鲜明的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每一个步骤之后小朋友和老师都会检讨这一学习的过程,这 就是“活教育”教学的四个具体的步骤。 二、活教育理论的价值意义 1.活教育”在实质上清晰的界定了我国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理念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而富有这是一种带有鲜明爱国特色且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念,它不同于传统盲目的教育学习,也不是照搬别国忽略本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现实的教学,它的提出,更激发特色的指出,中国人生长在中国,接触的是中国,生活的是中国,希望的也是中国。了国人学习的热情。所以说,只有这三大方面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发展儿童的个性、才能有助于儿童的健康和谐全面发展。陈鹤琴这一理念的提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大的促进了社会和家庭对于儿童的关注。 2.“活教育”确立了儿童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活教育”理论的提出,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明确第一次将儿童的重要性摆在了教育的首位。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教育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