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舞蹈创新创编能力的培养
全文阅读舞蹈课是目前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舞蹈素质,同时还能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舞蹈创新创编能力,以便于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基于此,怎样打破以往传统单一技能传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舞蹈技能,使学生积累舞蹈知识,提高创新创编幼儿舞蹈作品的能力,成为新时期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教学的重点问题。这需要教师总结多年教学经验,明确教学目标,积极采取可行性策略,促进幼儿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健康发展。一、舞蹈对于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舞蹈在幼儿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积极开展舞蹈教育对于幼儿健康成长更是有着诸多好处。1.舞蹈对幼儿生理健康发育的作用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项节奏感极强的艺术形式。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学习以及模仿能力很强,说明在幼儿教育中加入舞蹈教学是满足其生理需求的主要方式。研究表明,幼儿在保证营养充足的情况下参加适当的舞蹈训练,对其身体骨骼、身高发育以及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加上舞蹈对肢体的灵活性以及身体形态有着较高要求,通过开展舞蹈教学,有助于矫正幼儿的体态。另外,舞蹈教学强调肢体和腰背的灵活性,长期坚持跳舞对幼儿的身体柔韧性有好处。2.舞蹈对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作用不同于其他类型舞蹈,幼儿舞蹈的音乐较为欢快。幼儿们在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舞动身躯,放松精神,缓和情绪,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幼儿不良的生活习惯与作风。学习一套舞蹈动作需要花费老师与学生很长的时间与精力,而通过长时间的重复练习,能帮助幼儿养成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这对于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有着积极作用。幼儿对所有事物通常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舞蹈恰恰与幼儿的性格特征相符。参加舞蹈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3.舞蹈对幼儿美育的作用舞蹈作为一种利用舞者肢体与神态表现人物或者事物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对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在舞蹈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舞蹈动作、服装、灯饰等,帮助学生接触和认识艺术的魅力,从中培养和增强幼儿对美的感知力。研究表明,长时间接受舞蹈教学的幼儿,不管是在现阶段还是今后的成长道路上,都要比常人更有艺术气质。二、新时期幼儿教育专业舞蹈创新创编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通过走访和调研了解到,新时期幼儿园对于幼儿老师舞蹈创新创能力与素质有以下几点要求:首先,幼儿老师应该具备丰富的舞蹈基础知识以及各种舞蹈技能;其次,针对幼儿教学,老师应该学习和掌握美学、心理学、音乐、美术以及戏曲等专业领域的知识及技能。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发现和收集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征的舞蹈素材,在此基础上,采取多元化、生动的教学方法,创作出适合幼儿学习的、能够引起幼儿共鸣的优质幼儿舞蹈,进而有效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协调性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三、技工院校培养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创新创编能力的有效策略1.明确幼儿的心理以及生理特点幼儿舞蹈创编作品的使用者是幼儿,所以老师需要对幼儿心理以及生理特点有准确把握,以此真正创编出幼儿喜爱且表现效果出众的幼儿舞蹈作品。具体来说,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骨骼很软,极易变形,且肌肉纤维细、收缩能力差等,都是我们在创编幼儿舞蹈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不管是从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只要接触过幼儿舞蹈教学的人都会清楚地认识到,小孩子非常好动,特别是在接触新鲜事物时,总是表现得很兴奋、很激动。但是他们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却很短,同时也比较容易疲劳和分神。这是因为幼儿的大脑发育较快,其兴奋过程往往要强于抑制过程,这就使幼儿的控制、平衡以及节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