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中训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措施
全文阅读·156·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语言是我们日常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学习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期的幼儿大脑灵活、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在语言表达上处于启蒙开发阶段。因此,在日常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应通过课堂教育和课外锻炼,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培养幼儿爱说话、会说话的习惯,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这对幼儿今后全面素质的发展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一、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措施 1. 利用课堂教具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现在的幼儿教育中有很多形状丰富、配套齐全的教具,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些教具提高课堂氛围,达到教学目的,引导幼儿通过练习教具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利用教具做拼图时,合理利用各种拼图材料,如几何图形、动物、雪花、太阳之类的卡片或者积木玩具,幼儿自己拼接成各种形状的图画或物体,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引导,如鼓励幼儿分享做的拼图。由于拼图是幼儿自己设计出来的,语言表达更激发他们的参与感,引发浓厚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种以教育引导幼儿的方式,动静结合,符合幼儿喜欢动手、喜欢问问题的心理特征,可以让幼儿既动手又动脑,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2. 重视提问引导方式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还应注重通过有效提问吸引幼儿对语言表达的兴趣,在语言运用中提高表达能力。提问时,教师要注意问题要明确,简单易懂,重点突出,使语言和思维有机结合在一起,巧妙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启迪智慧,引发思考。 另外,还要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通过提问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对于性格内向、自卑、胆小,不敢和别人交流的幼儿,通过提问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想说、能说自己想说的事。 例如,讲动物故事时,教师可穿插一些提问,使幼儿在故事情节中熟悉小动物的特征和习性,思考体它们在故事情节中 的处境,这样可以使幼儿很快地理解故事,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二、课外练习中采取的措施 1. 创造轻松的语言环境 营造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可以使幼儿心情放松,敢说话、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无论幼儿的表达能力如何,教师应该有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话的自信心和勇气,同时要积极创造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为幼儿说话创造条件和机会。 例如,早晨接待幼儿进教室时,或者是家长送幼儿入园时要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和情绪,与他们进行简单交流,夸奖幼儿的衣服好看、精神好,在家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让幼儿和教师进行语言互动。课外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花草 树木、季节变化,描述树叶、花草的形状颜色,进行联想比喻 , 如银杏的叶子像金色的小扇子,月季花像漂亮的裙子。 2. 加强教师和家长的交流 与学校相比,家庭也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甚至比学校更重要。家长和幼儿接触的时间更长,其行为和语言更容易方便被幼儿模仿学习。幼儿最初的语言能力主要是由家长教育,更多的模仿家长,因此家长对于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父母可以经常给幼儿买一些教育类的故事书和图画,引导幼儿阅读,并讲述看到和想到的事情。通过共同讲故事,相互提问引导幼儿进行语言讲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加深幼儿对新鲜事物的记忆能力。 另外,教师和家长之间要多做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解决。学校就是幼儿的另一个家庭,对于幼儿在学校里的表现,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家长也应在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下培养幼儿,使学校和家庭达成同步教育。 幼儿期是语言培养的重要时期,需要教师和家长足够重视,这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发展有深刻影响。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