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已过万重山湖北省保康县乡镇卫生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纪
市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省厅通知要求,现将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努力推进医改工作 (一)市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医改组织机构。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为加强对医改工作的领导,市政府调整医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医改领导机构,负责整个医改工作组织与领导,同时还配备专门力量,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其次,明确了各部门的任务,要求密切配合、共同推进。2009年12月底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医改工作大会,会上印发了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市长作了重要讲话,市委常委、副市长听取医改工作汇报,对我市医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二)市卫生局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落实医改各项工作任务。根据省市医改工作的要求,市卫生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成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
内容摘要:
2009年以来,位于老、少、边、穷地区的湖北省保康县积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在乡镇卫生院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全县乡镇卫生事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焕发了勃勃生机。
2009年以来,位于老、少、边、穷地区的湖北省保康县积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在乡镇卫生院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全县乡镇卫生事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焕发了勃勃生机。1卫生改革,势在必行1.1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保康县乡镇卫生院生存发展举步维艰。我县共有乡镇卫生院11个,2009年前乡镇卫生院实行乡镇管理、部门指导,双向结合,由于乡镇财政困难,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卫生院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全县乡镇卫生院累计负债高达800万元。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走上“以药养医”的发展道路,人满为患,人浮于事,人才匮乏,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1.2传统乡镇卫生院医药卫生经营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乡镇卫生院“重医轻防”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不少卫生院受经济利益的趋动,热衷于抓医疗、找病源,而忽视公共卫生工作等等,由此可见,加快乡镇卫生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迫在眉睫。2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穷则思变,要使乡镇卫生院真正走出困境,必须在深化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动大手术”不可。在没有现成模式的情况下我们进行了大胆探索。2009年10月,县卫生局班子成员深入11个乡镇卫生院进行调查,倾听医务人员和农民群众的呼声,历时两个多月,对所有卫生院的人员、房屋、设备、收入、资产、债务、公共卫生等情况,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为深化乡镇卫生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依据。2.1以人事制度改革为抓手,建立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分配机制。一是科学设置岗位。我们按照“尊重历史、锁定限量、严把入口、逐步消化”的总原则,不骤然缩减乡镇卫生院规模;坚持“大小相称,疏密有度”设置标准,结合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服务半径、业务总量、服务能力进行分类排队,科学界定每一个卫生院的功能定位,服务涵盖范围,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科学合理核定岗位。二是理顺人事关系。按照“控制增量、优化结构”的原则,全面理顺人事关系。对乡镇卫生院借用人员,办理调动手续,彻底理顺编制人事关系;对停薪留职人员,根据个人意愿,一是返回单位参加竞聘,二是愿意继续停薪留职的不再占编,单位承担部分养老金,三是停薪留职期满,未能返回单位上岗者,人事关系转中介机构,养老保险全部由其个人缴纳;对愿意辞去公职的按规定政策办理;对现有自聘人员,组织参加竞争上岗,实行岗位管理、同工同酬。三是开展全员竞聘。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保康县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保康县乡镇卫生院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两个规范性文件。乡镇卫生院院长由卫生局党工委提名,经民主测评、组织考核后任命;副院长通过组织推荐、竞聘演讲、民主测评,按核定的职数差额选举,经县卫生局党工委考核批准,报县委组织部备案,由院长聘任,签订聘约;合理设置中层干部职数,通过竞争选拔,由院长聘用上岗;普通职工通过个人申请、资格审查、竞岗演说、民主测评等程序进行综合考评、择优聘用。四是落实绩效工资。根据人事制度改革总体要求,县财政、卫生、人社、编办等部门整体联动,逐单位“定岗核编、核定收支、核定任务”,出台了《保康县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施方案》,所有受聘人员按照聘任职务、职级和职称与工资挂钩,把在职人员工资分为固定绩效和奖励绩效两个部分进行考核兑现,实行绩效工资。在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中,做到了两个到位。一是经费保障到位。我们积极主动争取财政支持,加强财政投入,多方筹集资金,坚持按保运转、促发展的原则,重点倾斜乡镇卫生院,优先保障乡镇卫生院经费。2010年,县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经费投入达到1000余万元,人均经费投入标准基本与本地公务员持平。同时,乡镇卫生院全员实行基本养老统筹,在编人员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统筹单位负担部分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实现了老有所养。二是人员核定到位。省编办按千人1-1.4的标准为我县乡镇卫生院核定了406个编制(其中专业公共卫生人员编制49名),由于我县地域面积较广,人口密度较低,交通不便,导致服务半径较大,县委县政府针对这一特殊情况为本县乡镇卫生院增加地方编制100名,其经费补助全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2.2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为突破口,乡村齐头并进、同步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一是以政策性项目为引导,多方筹措资金,着力建设业务用房,更新医疗设施设备。截止2010年12月底,11个乡镇卫生院实现了“住院部、门诊部、公共卫生部”三部分立,298个村卫生室达到建设标准,全县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其中有2个乡镇卫生院和8个村卫生室顺利通过湖北省省百镇千村示范医疗机构验收。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设备建设有效递增,仅2010年,两级医疗机构采取多种途径新添设备349台(件),带动了35项新业务开展,促进了诊疗能力的提升。二是抓实人才队伍建设。扎实实施专业人员培训项目工程,选派11名乡镇院长到三甲医院挂职锻炼,突出“育”、“带”并重,对公共卫生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实施在岗人员轮训制和全科医生培训工程,进一步提高在岗人员素质,并在各级大专院校成功招聘引进专业人才30名。三是搭建以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一卡通”三位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高点定位,按照“一年启动、两年铺开、三年建成”的思路,稳步推进以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一卡通”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已建成了县卫生局信息中心,并完成了11个乡镇卫生院和100多个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四是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制定了《保康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细则》,乡村一体化管理达到100%,落实全县村医补助51万元,进一步稳固了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础。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精神,加快推进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依据《河北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一)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1.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要覆盖城镇全体居民,参保率均达到90%以上。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参合率,2009年达到90%,2011年达到92%以上。 2.用两年左右时间,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障问题。将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